想更换手机流量套餐,花费十几元办了一张“免流卡”,却发现每月流量费用不降反升;被运营商电话告知可以优惠升级手机套餐,却发现手机账单里突然多了一笔新增费用……近年来,随着移动通信事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繁琐复杂且模糊难懂的手机套餐办理方式逐渐涌现出来,让广大消费者不堪其扰。
利用“话术陷阱”对手机套餐的优惠幅度进行虚假包装或片面夸大,却对附加条件以及适用情况语焉不详甚至只字不提,之后设置重重关卡限制手机用户的自主选择权,这些电信业务的经营者就像破解了攫取利润的“密码”,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做着名不副实的宣传,让消费者不断埋单。
公开透明,本是消费者对于电信业务经营者的基本要求,而这有时却成为了电信业务经营者在利益诱惑面前随意突破的“虚线”。这种行为不仅伤害广大消费者的善意,破坏电信消费市场的正常秩序,还表明电信业务经营者可能存在欺诈消费的行为,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自主选择权。
面对如此“套路化”的运营,相关部门也在频频亮剑打击。早在2018年8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电信资费营销行为的通知》,明确规范电信资费营销行为,引导基础电信企业推出简洁资费套餐方案,做好资费“清单式”公示。日前,工信部出台《关于开展信息通信服务感知提升行动的通知》,再次要求相关基础电信企业进一步全面梳理在售套餐名称,及时提醒用户流量使用情况,合理设置套餐外流量单价,让用户“套餐能看懂、选择更明白、用着更放心”。
根据民法典相关规定,电信业务经营者如有欺诈收费行为,消费者有权请求撤销,并要求对方承担相应的损害赔偿责任。诚然,有关部门在加强严厉监管的同时,应对被监管的电信业务经营者提出具体的整改要求,确保有一个改一个、有一批改一批,对屡教不改的,要加大处罚力度,提高违法成本,保证惩罚的不可避免性,让其痛到不敢再犯。此外,还应重视对消费者的提醒和指导,适时总结和公布一批典型案例,揭露电信业务经营者在日常推广中的常见套路,缩小消费者和经营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让消费者积极作为,主动行使法律赋予的权利,提高鉴别能力和辨别意识。
消费者是市场真正的“裁判”,任何一个经营者不该也不能忽视消费者的力量,那些被消费者摒弃的经营者,最后只能消失于市场之中。经营者唯有做到诚信、自律,让消费者在公平交易的前提下自由选择,才能使其经营项目广受欢迎、经久不衰。
主管:临汾市人民政府    承办:临汾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主办:临汾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联席会议办公室
晋ICP备2024037433号 网站标识码:1410000072
网站建设: 北京乾元大通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