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唯一!这项“国家级殊荣”为何花落蒲县?-信用临汾

全省唯一!这项“国家级殊荣”为何花落蒲县?

日期:2020/11/3 0:00:00 |来源:临汾日报 |阅读次数:0

分享到

秋日的蒲县

天高气爽

处处都是

大美生态的图景


天上碧空千里、纤云不染



1.jpg


山川林木密布、五色斑斓



2.jpg



湿地芦苇摇曳、水草丰茂……



3.jpg


10月9日

国家生态环境部公布

第四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

示范市县名单

蒲县申报成功

成为全省唯一获此荣誉的

县(市、区)



如此殊荣

何以花落蒲县

???


让我们来看这样一组数据

↓↓↓


 今年1月份至10月份,蒲县县城区空气环境质量优良天数为287天,优良天数比例94.1%,全市排名第一,连续三年未发生重污染天气;

昕水河出境断面稳定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人工湿地净水模式被央视《新闻联播》点赞;

 林木覆盖率达到59.01%,昔日的“石山土盖头,坡陡岩裸露”彻底走进了历史,全县基本实现了可绿化的国土面积全覆盖。



  近年来,蒲县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贯彻中央、省、市部署要求,坚定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并举的发展思路,坚持治山、治水有机结合,大力实施了“生态、产业、景观、兴林、护绿”五大工程,全民绿色发展理念得到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生态提升”放在首位

“三级四长”成效显著






  每天清晨,由蒲县130余名河长、巡河员组成的微信工作群里热闹非凡,巡河员把工作的照片、发现的问题和提出的建议全部发在群里。在这日复一日的坚守中,河道的垃圾难觅其踪、曾经的排污口彻底“清零”、大群的白鹭在湿地觅食……这只是蒲县推行河长制的一个缩影。如今,每一条路、每一道河、每一片林,所有的环境问题都有人抓、有人管。


  今年蒲县探索成立县、乡、村的环长、路长、河长、林长“三级四长”模式,进一步构建了大生态、大环保的工作格局。


4.jpg

  以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为抓手,蒲县出台了实施方案,扎实推进全县生态文明建设,重点围绕资源节约利用、绿色产业发展、环境质量改善、生态系统保护、人居环境改善等类别指标,建立健全目标体系、工作体系、责任体系和绩效体系,全力打好污染治理、绿色发展、风险防控、改革壁垒、全员行动等五大攻坚战。


5.jpg


  在年初的全县生态环境汇报会议上,县委书记薛凤奎强调,要提高政治站位、准确把握形势,坚定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信心决心,为开创美丽新蒲县作出更大贡献。


6.jpg


  县委副书记、县长杨晓舟要求,要严格问题管控、措施管控、责任管控、时间节点管控、组织领导管控,坚决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


  全县把“生态提升”攻坚摆在工作首位,以创建目标为抓手,全面对标对表,逐项查漏补缺,通过实施“生态立县、绿色发展”战略,生态制度、生态安全、生态空间、生态经济、生态生活及生态文化等各方面有了极大提高。




  在生态制度方面,蒲县颁布了《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规划(修编)》,全面推行河长制。


 在生态安全方面,不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2017年至2019年,环境空气质量稳定达到二级标准,涉重金属和涉危险废物企业清洁生产审核率达到100%,地表水水质达水环境质量Ⅲ类水标准,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分散式饮用水水源达标率100%。

在生态空间方面,严守生态红线,保证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功能不降低。

 在生态经济方面,积极推行循环发展经济模式,将“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作为基本要求,建立了生态经济发展体系,完成了GDP能耗和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的减排任务。

 在生态生活方面,县委、县政府紧紧围绕“生态宜居”理念,开展乡村综合整治行动,兴建了3000座无害化厕所。

 在生态文化方面,加强警示教育,全县党政领导干部参加生态文明培训的人数比例达到100%,公众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参与度和满意度均达到了90%以上。





成功构筑生态屏障

共享生态文明成果






  “Ⅴ类水流进来,经过人工湿地的过滤净化后流出去,会达到Ⅲ类水标准。”市生态环境局蒲县分局项目负责人范定国说,昕水河人工湿地在全省首家成功采用“垂直潜流+水平潜流”新工艺,依靠纯物理净化方式,有效改善了昕水河水质。


  如今的昕水河人工湿地,白鹭栖息、野鸟嬉戏,游人们漫步其中,悠然自得。


7.jpg


  在成功实施昕水河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的基础上,今年,蒲县在薛关镇常家湾村又实施了水质净化提升工程,通过种植水生植物及河底铺设砂砾方式进行水质净化,使昕水河水质稳定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


  “全县牢固树立‘大环保’理念,众志成城铸就生态屏障,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系统治理,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让人民群众共享到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市生态环境局蒲县分局局长席永红说。


  在蒲县,全县上下严格落实工作职责,以责任落实保障工作落实。县级领导带头抓,深入研究分管领域影响环境质量的主要问题及具体对策;分管领导定期听取生态环境治理攻坚推进情况,在攻坚一线指导、协调、督办;各乡镇认真落实属地管理责任,把环境保护与各项工作统筹考虑、综合决策、同步推进;各职能部门按照“管发展管环保、管生产管环保、管行业管环保”的要求,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各企业作为治理污染的主体,主动扛起责任,推进清洁生产,通过资源循环利用降低生产成本,确保排放达标,不断提升企业生态环境保护建设能力。


8.jpg


  蒲县属于典型的黄土高原残垣沟壑区,水土流失严重。县委、县政府在政策、资金、科技、机制、工程管理等方面大胆创新,制定出台了造林绿化十五年规划,实现了土石过渡带、裸岩砂石地植树造林新突破,保证了林木成活率,使许多荒山秃岭、不毛之地重新披上绿装,成功走出一条水土流失地区生态建设创新路。许多蒲县人都明显感觉到,这几年蒲县的山绿了、树多了、水清了、沙尘天气几乎绝迹。


9.jpg


  生态环保工作既是政治任务,也是系统工程。蒲县建立起党委领导、党政同责、齐抓共管、社会参与、系统治理的工作格局,凝聚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参与治理。广泛开展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企业的创建活动,增强全民环保意识;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微信等载体作用,营造全社会支持、参与生态建设的浓厚氛围;充分调动环保监察执法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拉开环境执法大练兵的序幕;将全县120余家企业全部纳入“双随机”监管平台,设立“12369”举报电话,鼓励公众参与进来,做到举报必管、管必有结。






生态产业富民惠民

生态环境宜居宜游




  深秋时节,走进蒲县山中乡山中村,生态农场、光伏发电、龙泉山庄和山中奶奶庙、山中新村等不仅成功打造了一连串的景点,更成为村民的“绿色银行”,生态建设已经成功打造了山中村的乡村旅游品牌。同时,全村核桃栽植达到10万余株,山中村成为名副其实的全省核桃产业一村一品示范村。


10.jpg

在国家示范县创建工作中

蒲县用生态文明建设

带动绿色发展步伐

让全县人民享受到

生态文明建设的效益



生态产业富民


 蒲县在造林绿化的同时积极调整林业结构,大力发展经济林,不仅让山川绿起来,更让农民富起来。在全县各大垣面推开核桃标准化园区建设,目前全县核桃发展到10.6万亩。

仅2019年,全县核桃挂果面积达到6万亩,总产量212万公斤,实现销售收入6700余万元,户均收入16700余元。

同时,蒲县抢抓机遇,争取到省构树精准扶贫项目试点县,打造了“蒲县构树”品牌,目前已基本建成全国最大的构树种植示范基地、构树饲料加工基地、构树产业扶贫示范基地。


生态增绿利民


 蒲县全方位实施“身边增绿”行动,实施了通道绿化、县城绿化、城区绿化、村镇绿化和县城森林公园等工程,在人多的地方多栽树,在生产生活的地方多播绿,让人民群众直接享受造林绿化成果。2019年,蒲县县城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40.24平方米,荣获全省“园林县城”“卫生县城”。


生态文化智民


蒲县持续开展“生态+文明祭扫活动”,为群众免费提供侧柏树苗,发放防火“明白卡”,持续巩固造林绿化成果。近10年来,无论是清明节还是其他防火期,蒲县均未发生较大森林火灾。


生态环境惠民


 自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以来,蒲县按照生态宜居的目标,实施了城乡环境连片整治工程,通过实施改水、改厕、改灶、改圈“四改”工程,进一步解决了农村环境“脏、乱、差”问题,一个个村镇呈现出环境优美、乡风文明的新气象。



今日的蒲县

天更蓝 地更绿 水更清 环境更优美

临汾后花园、西山避暑地的

生态优势

更加明显

宜居宜业宜游的

生态底色

更加亮丽


文 临汾日报全媒体记者 柴云祥 霍壮

图片由市生态环境局蒲县分局提供

编辑 关婷


站内文章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x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临汾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版权所有 2019

主管:临汾市人民政府    承办:临汾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主办:临汾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联席会议办公室

晋ICP备2024037433号 网站标识码:1410000072

网站建设: 北京乾元大通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