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高人为峰 海尽天作岸-信用临汾

山高人为峰 海尽天作岸

日期:2020/6/23 0:00:00 |来源: |阅读次数:0

分享到

山高人为峰  海尽天作岸

——张连水与云丘山

106.png

云丘山位于山西省临汾市乡宁县、吕梁山与汾渭地堑的交汇处,是一处历史及景观资源丰富,生态环境极佳的休闲旅游胜地,景区千峰竞秀,万壑峥嵘,村庙林立,还有全球极为罕见的天然冰洞群。人文历史深厚,是华夏文明黄河根祖文化、婚俗文化和农耕文明发祥地之一,集佛儒道三教合一,其流传数千年至今的中和文化节目前全国也只有在云丘山得以保留延续。

云丘山风景区总面积210平方公里,是国家AAAA级旅游风景名胜区,主开发区面积为35平方公里;自2003年开发建设、2006年开放以来,累计投资近20亿元,建设开发旅游景点数十个,年旅游人数超百万,累计接待游客达上千万人次;在景区开发建设的同时,大力发展翅果油种植加工产业,带动周边村民脱贫致富,种植翅果油树木近五万亩,带动贫困户2389户,中低收入人群1825人,累计带动农户增收9800余万元,贫困户增收3600余万元。

创造这一切的却是一位土生土长、地地道道的本土企业家,他就是张连水先生。说起张连水,在临汾、在晋南、在山西,可谓大名鼎鼎,很多人都耳熟能详;张连水,1959年出生,乡宁县枣岭乡人,高级经济师,198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当选山西省第九、十、十一、十二届人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乡宁隆水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乡宁县云丘山旅游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山西琪尔康生物制品有限公司董事长、云丘山联合党支部书记。

107.png

与云丘山结缘,源自于他颇具传奇色彩的经历;青年时曾经当过9年的农民,赶过毛驴车,当过会计、电工、出纳,但不甘寂寞,不屈服与命运的他后来在家乡开起了煤矿,当起了老板,从小到大,历尽艰辛坎坷,经历了煤市的低迷困厄,也经历过煤炭行业的“黄金时代”,上世纪九十年代末,他又逐步建起了洗煤焦化厂,进入新世纪,煤炭市场的回暖使他的企业获得迅速发展,煤焦企业也遍地开花,煤炭市场一片繁荣,此时的张连水早已成为远近闻名的企业家,鲜花荣誉接踵而来,而他却感到了一丝忧虑,逐渐意识到煤炭资源不可再生以及对环境资源的破坏,后来在谈到企业转型时他曾说道:“一个是干煤矿不安全,因为不管怎么样,工人在自己承包的煤矿受了伤,心里上总感到内疚。第二个原因就是煤炭行业对生态环境、水土资源破坏很大。”

图片1.png

引起张连水目光的首先是翅果油树,经过调查了解,他发现翅果油树潜在巨大经济价值,云丘山是我国翅果油树最主要的生长地,翅果油树这一起源于冰川时期的古老树种借助于云丘山独特的生态环境条件,生息繁衍,广泛分布,其不仅对水土保持、自然生态环境有很好的保护作用,经济价值也十分巨大,树叶可制茶、果实则可榨油,即可食用又可作为高级化妆品原料;早在1999年,他就率先创办了山西琪尔康翅果生物制品有限公司,致力于这一中国珍惜植物物种翅果油树综合研究和开发;20余年来,张连水在翅果产业上累计投资7.5亿元,栽植翅果油树5.2万亩,开发出十余种翅果油产品,推向市场;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助力扶贫,通过土地流转、安排就业、翅果研发、苗木培育、栽植、管护、采摘、“牵手贷”等政策,累计辐射带动周边农户涉及四个乡镇18个村委44个自然村5118户,其中带动贫困户2389户,中低收入人群1825人,累计带动农户增收9800余万元,贫困户增收3600余万元。

对翅果油树产业的开发,拉开了张连水和他的企业转型发展的序幕,也开始他由“黑”向“绿”、由向大山索取到回报的转变,也使他的人生开始了一段新的旅程,迈向新的高峰。

108.png

随着对云丘山自然环境和人文历史的了解,张连水觉得自己越来越喜欢这座山了,除了翅果油树,枫叶山、柿子林,秋季到来,红叶遍山,层林尽染,山楂树、野山杏、野山桃漫山遍野。这里的植被是全覆盖式的,高的是几百年上千年的古树,低的是茂密的灌木,更低的是种类繁多的花草,满山皆绿,四季飘香,桑树和榆树在同一棵树上轮流出现,是绝无仅有的植物传奇。享有神水美誉的云丘山清泉,散点状分布的十多个反季节冰洞群,夏季结冰,冬天腾汽,是目前全国独有的自然奇观;两千多年前的塔尔坡古村落遗址讲述着古代先民的故事、一千多年前的中和节传统文化活动仍在此延续,让人仿佛回到大唐盛世,古代县衙、民居、寺庙遗址散落在大山的各个角落......所有这些都深深吸引着他;另一方面随着国家产业政策大调整,2003年,张连水下定决心开始了云丘山风景区的保护开发,第一期投资就达2.3亿元,他请来古迹修复保护的专家、学者和施工队伍,请来了园林规划设计专家,请来了农业技术专家,请来文化学者,组建经营管理团队,科学规划,严谨施工,立足保护,重视环保,注重文化,合理开发,在移民搬迁,修筑道路,景点建设,人才引进,员工培训,张连水亲力亲为,高标准、高质量、严要求,克服种种困难,排除干扰,以一己之力全力打造云丘山文旅品牌,尽管受到外人质疑和家人的不理解,他依旧初心不改,不屈不挠,云丘山的每一个台阶,每一棵树木,每一处建筑景点,每一条道路都见证了他的付出和汗水,凭借着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坚韧的毅力,2006年云丘山景区一期工程完工,正式开园接待游客,同年年底乡宁县云丘山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成立,云丘山文化旅游产业跨上一个新的台阶。

众所周知,文旅项目的开发建设需要的不仅仅的毅力和决心,更需要巨大的投入和长时间的坚守,需要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和压力,但张连水做到了,20年来,他持续不断的投入,累计投入资金近20亿元,但他无怨无悔,从一点一滴做起,规划布局了景区十大功能区(古村保护、观光休闲、养生度假、佛教清修、抗战纪念、户外体验、综合服务、生态保育、生态恢复、集镇发展区);保护性开发、修复、重建云丘山核心景区的塔尔坡、康家坪、冰洞风洞群、盐商古道、五龙宫、八宝宫、祖师顶、玉皇顶、三官洞、龙脊叠翠等数十处精品人文自然生态景点,全面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打造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云丘山中和节”;创新服务营销模式,提升“云丘山”文化、生态、休闲、康养旅游品牌景区知名度,2018年景区游客突破百万人次;实施乡村旅游扶贫工程中被列为全国“景区带村”旅游扶贫示范。

109.png

云丘山塔尔坡古民居是1000多年前的建筑活化石,它以一个整体村落的形式,比较完整地保留了原始先民居住和建筑的理念,具有很高的古建筑文化价值,对此他们加以妥善保护并加以开发利用,并吸取传统文化精髓开出具有地域特色的旅游项目;

中和节是唐德宗皇帝李适下诏而立的节日。这个1000多年前的传统节日,在其他地方知晓者已寥寥无几,在云丘山却从未间断地走到今天,每年有30多万人在中和节朝山进香,神塔、婆婆缝、媳妇缝等象形山体,同这里丰富多样的民间习俗共同烹调着古先民生殖崇拜的文化盛宴。经过多年努力,中和文化节亦在2011年被确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云丘山也被评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示范保护地,这个流传几千年的传统节日目前全国也只有在云丘山得以保留。

看到周边村民种植翅果油树脱贫致富,看到景区建设发展变化,看到云丘山的景色变得更加美丽,看到更多的乡亲住进新房,安居乐业,看到一年比一年多的天南海北游客来此观光旅游、休闲娱乐,看到一年一度中和文化节又恢复往日盛况,他感到由衷欣慰。站在云丘山上,一副更广阔的画卷出现在脑海、展现在眼前。

110.png

近年来,云丘山景区建设发展进入到新的阶段,大型冰洞景点开发建设稳步推进,2019年已开放了5个冰洞景观供游客游览;五星级亲子休闲度假宾馆正在改造建设;塔尔坡民宿正在筹划之中。而最重要的却是理念正在发生着悄然变化,由以往的观光娱乐为主向文化、休闲度假转变,以优秀传统文化为核心,深入挖掘云丘山文化精髓,打造云丘山文化旅游灵魂,融入景区项目开发建设,结合现代社会健康养生大趋势,营造以休闲度假为增长主体的全域旅游新模式,向着AAAAA级文旅景区大踏步前进着。

岁月如歌,时不我待;数十年的磨砺、耕耘,他依然攀登,跋涉,从未气馁,从不放弃,从煤炭到文化旅游的转变,他对事业的追求没有停止,早已超越了对物质金钱和名利摩拜,他始终如一的坚守着自己的信念,德以立身,信以立行,坚守着做人做事勤奋、诚信、严谨、认真细致,宽以待人、严于律己的原则;从办煤矿到文旅产业,无论是对客户还是对员工,仰或是农户,他都以诚相待,言行必果,信守承诺,从不食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因而赢得人们的赞誉,获得无数荣誉。

111.png

对于这方养育他的山水,他充满眷恋,对于家乡群众,他始终牵挂;大河村因地处深山,交通极其不便,村民出行只能走山路、河滩。“要想富,先修路”,为改善村民的出行条件,张连水多次前往有关部门,跑资金、跑审批,投资680万元,修建大河村至稷山三界庄10公里的柏油马路,解决了村民出行难的问题。大河、坂尔上村三面环山,村民们大多居住在山上的土窑、石窑里,晴天潮、雨天漏,大部分窑洞已成危房,为改善村民的居住条件,他请专业规划设计机构,规划建设移民新村,先后投资7600万元,新建移民新村41680平方米,对周边11个自然村、318户居民实施移民搬迁。同时,配套实施新村街道硬化、绿化、亮化、净化“四化”工程;实施饮水安全工程,改水、改厨、改厕工程。此外,他还投资1260万元,修建学校、村卫生所、文化站、农民健身广场、老年日间照料中心等,极大地提高了村民的生活品质。短短几年间,大河乃至周边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走进大河村,一排排崭新的二层小洋楼整齐排列,一条条宽阔平坦的马路纵横交错,草坪绿草如茵,街道整洁干净,村民人均年收入由原来的700元增长到8000多元,村里几乎家家有轿车。他担任云丘山联合党支部书记以来,在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同时扎实做好服务群众的工作,才能真正践行好党的群众路线”这一信念。集体有了收入,他首先想到的是群众。每年年终给两个“村委”2000余口人每人发放面粉一袋,价值20余万元;每年为村里80岁以上的老人发放500元生活补贴及生活用品;村里的孩子中高考取得好成绩,村委也要给予他们500元至1000元的奖励。2010年,大河村被评为“省级生态文明村”;2014年7月,又被省旅游局评为“山西省最美旅游村”。多年来,他回馈社会,捐资助教,扶危济困,不计其数;发展翅果油树种植,云丘山文化旅游开发,把企业做好做大做强,授人以渔,就是对家乡对社会的最好回报。

大山赋予他坚实,土地教会他淳朴,他已与云丘山联系在一起,云丘山也融入他的胸怀,因为他云丘山变得更加美丽,因为他,也将变得更加绚烂多姿!


站内文章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x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临汾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版权所有 2019

主管:临汾市人民政府    承办:临汾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主办:临汾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联席会议办公室

晋ICP备2024037433号 网站标识码:1410000072

网站建设: 北京乾元大通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