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壶 一生琢 ——记临汾市第二届“平阳工匠”王仙鹏-信用临汾

一把壶 一生琢 ——记临汾市第二届“平阳工匠”王仙鹏

日期:2020/8/17 16:56:16 |来源:山西学习平台 |阅读次数:0

分享到

36.jpg

一捧紫砂泥、一把紫砂壶,从儿时的喜欢到如今的痴迷,王仙鹏把爱好变成事业。

一颗紫砂心、一生紫砂情,从初始时的热爱到如今的执着,王仙鹏把事业做成责任。

众人周知乡宁县因煤而兴,却不知乡宁因陶而名。20世纪七八十年代,乡宁紫砂陶器畅销21个省、市、自治区,还出口东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曾有“南宜兴、北乡宁”的美誉。

王仙鹏从小就在乡宁县西坡紫砂厂边长大,父母是厂里的职工,他上下学路过厂子总要去看老艺人做工,看着看着就忘记了上学、看着看着又忘记了回家……这一看,就从小学看到了初中,看到了随着乡宁煤炭产业突起紫砂产业趋于沉寂。窑火熄灭,厂子关停,山上的紫砂静待风雨岁月洗礼,王仙鹏把对紫砂那份独特的情怀深深藏进内心。

“放不下,真的放不下。”长大成人后,王仙鹏从事的工作和紫砂完全不沾边,但他却经常一个人上山找紫砂矿,走遍乡宁的山山水水,哪里有天然颜料,哪里有好矿,他都了然于心。王仙鹏还带着家乡的紫砂原料请紫砂专业研究机构分析泥性,并隔三岔五往宜兴跑,拜访国家级紫砂工艺大师,了解宜兴乃至全国紫砂产业发展现状。去一次,收获一点,日积月累,王仙鹏越来越有门道。再去山上找矿时,把紫砂放舌尖上,他就能从紫砂融化成砂砾的时间上判断出这捧紫砂能烧到多少度。

时间一天天过去,老紫砂厂的手工艺人也一天天老去,技艺没有传承就意味着失去。“不能再等了,我不能眼看着乡宁紫砂技艺失传。”2017年,王仙鹏找到5位老紫砂艺人,“你们愿意把老手艺传承下去吗?”得到的答复都是:愿意!于是,王仙鹏又敲开了老紫砂厂厂长王致明的家门,“老厂长,和我去趟宜兴吧!”王仙鹏眼里的光折射出重振乡宁紫砂荣光的决心,王致明仿佛看到了乡宁紫砂的未来。

到了宜兴的第二天,王仙鹏就定制了窑炉和模具等设备,“对紫砂行业的领军人物和工艺大师、民间紫砂工作坊和手工艺师傅了解越多,对紫砂产业了解越多,我就越有心劲儿!紫砂产业来钱不快,但这份传统工艺必须传承。”回到乡宁,王仙鹏注册成立了乡宁金砂紫陶工艺美术有限公司。

因为执着,童年的记忆变成现实;因为坚持,这项独具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才能从沉寂中重新焕发生机。

匠人有匠心。公司成立后,王仙鹏潜心把静态的原矿变为一件件极具文化特色、富含艺术美感的手工艺品,并和老艺人一起传授、带领美术系毕业的大学生加工、制作紫砂产品。“我们这里现在是非遗传习基地,这两天刚把培训室收拾出来,今年计划培养200位初级工艺师。”在王仙鹏看来,传承才能赋予紫砂光芒和力量。

匠人还有“犟心”,“市场上到处充斥着劣质假冒紫砂壶,对工匠精神产生着巨大的冲击。”然而,无论公司起步如何困难、发展如何艰难,王仙鹏始终坚持做纯天然原矿紫砂壶。纯原矿泥可塑性差,壶不易成型,他就一遍遍重复山中选料到高温烧制这个过程,“自己专注严谨,产品才经得住考验。”的确,每次重复都会进步。如今,王仙鹏突破窑变技术,可以配制20余种颜色的泥料,极大地丰富了紫砂制品的颜色。

每把壶都精巧别致、色泽鲜美,乡宁金砂紫陶工艺美术有限公司生产的6大系列120余款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并迈出了国门,销往美国、加拿大等国家,他让泥土有了生命和意义。

登上临汾市第二届“平阳工匠”选拔赛的舞台,王仙鹏没有展示成绩,而是拿着一把紫砂壶静静讲述他和紫砂的故事,“我希望能让大家都了解乡宁紫砂。”近年来,乡宁县委、县政府提出“振兴乡宁紫砂”,打造“中国北方紫砂之都”的远景规划,紫砂陶产业将成为继乡宁主焦煤之后,支撑地方经济发展的又一新引擎。

“这对创业投资者来说是难得的‘乡宁机遇’,但对我来说,眼里只有手中这把壶。小时候是放在手中把玩,现在我视它们为珍宝。窑火生生不息,制陶技艺代代相传,这是我一辈子心之所向。”说这话时,王仙鹏眼里是有光的。

方寸紫砂泥,咫尺匠人心。如今,乡宁紫砂产业迎来了又一个春天。紫砂,熬得过岁月沧桑,装得下文化奇想,王仙鹏用一颗匠心,虔诚回报童年时的紫砂岁月。一捧神奇的紫砂泥,正在他的指尖绽放生机。


站内文章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x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临汾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版权所有 2019

主管:临汾市人民政府    承办:临汾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主办:临汾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联席会议办公室

晋ICP备2024037433号 网站标识码:1410000072

网站建设: 北京乾元大通技术有限公司